吹尽狂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1章 礼盒的销路,花开春来晚,吹尽狂沙,久久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我明天就让人给你送墨鱼干。”刘正茂讲道,语气中透着自信。

听到刘正茂真敢挪用别人的高级货,郝副局以为这个别人是省或市机关,他也心虚了:“可以送过来,但你不能乱说。”

“郝局,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绝对不会牵扯到你们。”刘正茂心里一阵窃喜,这单利润可不小啊,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行,你看着办,我还有事。”郝副局讲完,便挂了电话。

这边,刘正茂刚放下电话,只不过几秒钟,电话机又“叮铃铃”地响起来。

“喂!这里是樟木大队!”刘正茂迅速拿起听筒,说道。

对方说道:“我找刘副大队长。”

刘正茂回应道:“我是刘正茂,请问你是?”

“我是董彪,小刘,郝局找你,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来了。”

“不好意思,董局,电流声太大,没听出你的声音。我刚给郝局回了电话。”刘正茂讲道。

“你帮市局搞了海鲜干没?”董彪问道。

“刚才和郝局讲了,明天给他们送过去。”

“小刘,这东西很贵吗?”刘正茂能听出来,董彪问这个问题时,明显放低了声音,似乎有些小心翼翼。

“不贵啊,市局要的墨鱼干,是五块钱一篓,但是现在没有货了。另外蛤蜊干或者牡蛎干只要一块钱一篓,目前也没有多少余货。”刘正茂故意这么讲,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县局可没有市局那样豪气,你帮我局买三百篓蛤蜊干吧。”得知市局在春节给基层干警发福利,董彪有样学样,县局也打算照葫芦画瓢给基层干警发一点。

“董局,三百篓够吗?这东西数量有限,后面不够再想补货,可能就没有了。”

“我算过,是这个数。”董彪讲道。

“那行,我明天派人送过来,董局还有什么指示?”刘正茂和董彪打电话时,脑子里在飞快地运转,想着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毛奇交代的事,眼神中透着思索。

“我就这事,谢谢你啊!你先忙。”说完,董彪便挂了电话。董彪说谢谢的原因,只有刘正茂懂,那是因为分红和个人礼物。

放下听筒,刘正茂拿出笔记本,迅速把刚才承诺的几件事记录在笔记本上,他一直秉持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原则,就怕事情多了,忘记某件答应的事。

古大仲和罗迈两人骑着自行车,在大队的几个工地仔细巡视着。冬日的寒风吹过,掀起他们的衣角,但两人丝毫不在意,专注地检查着每个角落。好在没有发现大的安全隐患,两人这才重新回到办公室。

在门口,他们正好遇到刘正茂。古大仲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问道:“小刘,今天出去送礼,还顺利吧?”

“支书,送礼肯定顺利啊,俗话讲,伸手不打笑脸人嘛。不过省石油公司的领导说,要来我们大队考察,所以加油站的事,今天我就没提,等他来大队时再提,成功的几率更高。”刘正茂站得笔直,认真地汇报着。

“但是在大队设派出所或者警务站的事,我是和市局常务副局长讲的,他的回答是要给上级汇报后,才能答复我。我个人猜测,设立警务站的概率更大。”刘正茂继续汇报道,眼神中透着自信与坚定。

“能设个加油站最好,省得我们派人看护油桶,主要是不安全。至于派出所的事,能设就设,公安这边实在不同意,我们也不强求。”古大仲缓缓说道,脸上带着思索的神情。

古大仲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基于现实利益出发,没有派出所,大队基干民兵照样能抓人。可没有加油站,大队的汽车和拖拉机就会停摆。

罗迈这时却说道:“小刘,从今天起,大队开始放假过年了,社员们要初八才恢复上工,你的宅基地春节前也是只做到今天,听吴克强讲,你家正在倒水泥,好几十人在帮忙,你先回家看看吧。”

“是的,我家今天浇灌一楼,做完这部分后,过了春节再开工,就只要扎好楼顶的模板,最后浇灌一次,主体工程就完成,剩下就是砌墙和水电安装的工作。”刘正茂对罗迈讲道,脸上洋溢着对未来新房的憧憬。

古大仲微笑着说:“你先回家去看看,等下我们也会来。”

“行啊,我先回家了。”刘正茂也确实想回家看看今天的浇灌进度,于是告别两人,快步往家走去。

因为今天大队所有建设项目都因春节而停工,县里派来的会战人员也陆续回家。刘昌明掌握的大队基建队伍同样闲置了下来,刘昌明便让吴克强从中选了二十多个青壮劳力来刘正茂的宅基地帮忙,他的说法是学习浇灌建筑法的经验。

刘正茂回到宅基地时,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映入眼帘。只见好多人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其中有两个和水泥的场地,水泥与沙石在社员们有力的搅拌下,逐渐融合在一起,扬起的灰尘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还有几十人在排队挑着和好的水泥,沿着搭建好的竹架板,一步一步稳稳地往建好的模具里浇灌。每个浇灌模具旁还站着两个人,手里紧紧握着钢纤,不停地在模具里捣捅着倒进去的水泥,动作整齐而有力。

对于这种行为,刘正茂自然理解,这是因为大家怕倒进去的水泥会在模具里留下气泡,从而影响浇灌工艺质量。在这没有自动震动机的年代,只能采用这种最原始的人工震动法。

如果到202几年,这栋面积才一百多平方的小房子,用水泥泵车和自动振动机操作,一个上午就能浇灌一层。可现在是1976年,一切都只能靠人工操作。几十个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笑容,尽管劳动辛苦,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热情与干劲。

浇灌工艺要求,一旦动工浇灌,就不能半途停工,必须一鼓作气浇灌完成。为了保证连续不断的浇灌,中午时,凤天南工程师让所有帮忙的社员轮流吃饭。浇灌法以前都是用于水坝建设项目,属于大型建筑工程,质量要求极高。有幸参与组织国内首次使用浇灌法建民居的工程,凤天南倾尽全力来组织施工,从地基施工开始,所有流程都全面把关,而且还是用最高标准要求,他要确保这栋房子在建设方面没有任何瑕疵。

刘正茂回到宅基地时,凤天南正站在一个稍高的地方,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一边比划着,一边给许二娃和吴克强认真讲解混凝土里需要使用水泥、沙石的比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从乡镇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南方椰湾

我家崽崽喜欢撩大鹅

酱油鹅

风水修行路

凯中堪舆

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

爱吃文君嫩绿的冷哥

羽化飞仙

一支袜子

修仙从高二开始

刘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