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风雨连绵
一笑付苍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1章 风雨连绵,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一笑付苍穹,久久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疯马轰然倒地,地上瞬间流淌出一大滩殷红的马血。
李校尉快步走到王铭身前,疾步朝着疯马走去。
他站在死马旁边,用脚踢了踢马的肚子,
确认这匹马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众人才彻底安心下来。
众人环顾四周,只见不少难民七零八落地跌坐在地上,
他们携带的包裹也都散落一地,物品撒得到处都是。
俗话说,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
王铭见此情形,立刻有条不紊地吩咐身旁的随从,
“快去帮助那些摔倒的难民收拾东西,把完好无损的物件和损坏的分开堆放。”
众人得令,迅速行动起来。
这时,一位跌坐在地上的老者,
在两个年轻难民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起身。
老者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感激,他朝着众人微微躬身,
双手抱拳,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谢谢军爷,谢谢大人呐!”
王铭面带温和,摆了摆手,关切地询问:
“老人家,你们都还好吧?没受伤吧?”
老人听到声音,先是微微一怔,
这才抬眼看向王铭,见其衣着不凡,瞬间意识到眼前这位竟是位大官。
他心中暗怪自己方才失礼,赶忙恭恭敬敬地深深鞠躬,再次拱手,言辞愈发恳切:
“谢谢大人挂念,我们都没事,多亏了大人和军爷们出手相助啊!”
王铭轻轻颔首,没有再多言语。
此时,雨依旧不紧不慢地下着,雨滴打在地面上,溅起层层水花。
众人站在城门洞里,
那辆翻倒的马车和死去的马横在路中,恰好堵住了难民进出城的主干道。
王铭转头看向李校尉,神色严肃地说道:
“李校尉,你即刻带人把车厢推到一旁,再将那死马也拖开,
别让外面的难民一直淋着雨,赶紧让他们进城。”
李校尉领命,迅速指挥手下的士兵行动起来。
驾驶这辆马车的人家,人口并不多,
除了这位老人,还有一个孩子,以及一位像是他儿媳妇的年轻女子。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还能保有马匹拉车,家境想来在当地还算殷实。
事情处理妥当后,王铭拱手向老人告别:
“老人家,这天寒雨大,你们赶紧回去吧,
路上小心,千万别受凉感冒了。”
“是是是,大人放心,我们这就回,这就回。”
老人忙不迭地点头回应,说完便带着身旁的孩子和女子,
头也不回地匆忙拿起行李,连车厢都顾不上管了,
在雨中快步向城里走去,不一会儿,身影便消失在雨幕之中。
王铭看着地上的死马,轻轻摇了摇头,
对李校尉说道:
“这死马估计他们也不会要了,你安排将士们把它宰了,
给大伙改善改善伙食,补充补充营养。
另外,叫人熬一大锅姜汤,
给所有淋了雨的难民和将士们都喝上一碗,以防染上风寒。”
“是,大人,我这就安排人手去办,保证让大伙都能及时喝上姜汤。”
李校尉应道,而后迅速转身去安排相关事宜。
目睹了马车翻倒这惊险的一幕,
王铭心中已然做出决定。
在这样的雨天赶路实在太过危险,
官道并非如今的水泥路,只是相对平整的泥土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
人走在上面都举步维艰,更别说车马通行了,行进起来必定困难重重。
思索片刻,他决定留在石山县,待雨停之后再启程。
程雅虽然满心无奈,但也只能听从王铭的安排。
她皱着眉头,望着如丝如缕的雨水,忍不住嘟囔道:
“这雨也真是恼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淅淅沥沥的,真让人心里烦躁。
不过大少爷决定不赶路,倒也是明智的,这种路况赶路,确实太危险了。”
“走吧,回县衙。”
王铭带着程雅等人,在雨中缓缓步行,朝着县衙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细密的雨丝打在他们的蓑衣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王铭与程雅并肩而行,沿着曲折的街道,朝着县衙的方向缓缓走去。
王铭的视线不自觉地落在街道两旁,
那些破旧的房屋像是风烛残年的老者,摇摇欲坠。
屋内,挤满了逃难至此的难民。
他们紧紧围坐在一起,
尽管屋外的雨势已稍有停歇,可他们手上的活计却依旧忙碌不停。
妇女和婆子们专注于手头的小活计,神情专注而坚韧。
其中一位妇女,正熟练地搓着麻绳,
她那粗糙且布满老茧的双手,
如灵动的舞者,上下翻飞,麻线在她的指尖迅速延伸,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旁边的婆子则在认真地做着针线活,
她眯着眼睛,手中的银针在破旧的衣物上来回穿梭,
细密的针脚仿佛缝补的不仅仅是衣物,更是对生活的期许。
汉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有条不紊地收拾着柴火。
每一根柴火都被仔细摆放整齐,
他们深知,若是这些柴火被从屋檐缝隙漏进来的雨水淋湿,
接下来的日子做饭取暖都将成为难题。
还有些汉子正攀爬上棚子或房屋,专注地修补着破损的砖瓦。
他们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若是不及时修补,
一旦雨势再度变大,一家人恐怕连个能安心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继续前行,王铭看到许多刚刚进城不久的难民,
他们或是尚未分配到房子,或是根本无房可分。
他们相互帮扶,齐心协力地搭建起临时的棚子。
这些棚子搭建得十分简易,
先砍来几根粗壮的木头作为支撑,木头深深地插入地面。
随后,他们用找来的茅草、破旧门窗搭在上面,
这些茅草和门窗虽然破旧,却承载着他们对遮风挡雨的渴望。
最后,再铺上一层还算完整的瓦片,瓦片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尽力为棚子提供更好的防雨保护。
远远望去,这些棚子虽显得杂乱无章,
但在这艰难的环境中,却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给人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
县城里这样的棚子随处可见,大多依傍着往昔民居的残垣断壁而建,
它们虽简陋,却成为了这些饱经沧桑的人们暂时的安身之所。
王铭和程雅心中十分清楚,
想要在短时间内将所有房屋都重建起来,
难度极大,恐怕至少还得等上两三个月。
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
就如同王铭前世那惨遭大火焚烧、无情战火肆虐的圆明园,
几乎化为一片焦土,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一片凄凉荒芜之景,
乍一看,宛如一座被时光遗弃的无人空城。
好在如今有他们肩负起重建的责任,
这片土地才渐渐有了些许生机,开始重新焕发出微弱的活力。
大华的百姓向来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他们总能像浴火重生的凤凰一般,在灰烬中顽强地站立起来。
一代又一代的人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难,
将其深埋心底,然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努力为后代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王铭和程雅不忍再多看这满目疮痍的景象,
脚步不自觉地加快,匆匆赶回了县衙。
当天,王铭便一直留在县衙的书房里,没有再踏出房门一步。
就这样,在焦急的等待中,两天过去了。
终于,在第三天,雨停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
雨刚一停,程雅便快步走到王铭身边,
眼中满是急切,催促道:
“大少爷,雨停了,咱们是不是该赶紧赶往雁门关了?”
王铭毫不犹豫摇了摇头,
刚下完雨,必须要让地面干透一些才行,
“咱们明日出发,今日刚下完雨,地面还是有些湿滑,马车行走不易,在等一天吧。”
“啊?还要等一天啊!”
“嗯,放心吧,既然这边下雨,小侯爷那边也应该下雨了,不会有什么大的战役。”
“哦,行吧,那我先去准备一下,明日一早就出发。”
“行,明日一早咱们就直接过去,你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好,我这就去准备。”
“嗯。”
王铭看到程雅离去的身影,思绪不由的放在了小侯爷他们所在的雁门关,
不知道那边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从大将军带兵出发到如今,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如果再不突破关隘,收复雁门关,估计陛下和朝堂大臣们都会有不满的。
毕竟,军粮可是不多了。
这些都是朝廷好不容易,硬生生挤出来的物资,
如果没有在两个月了之内收复雁门关,
那么军粮耗尽之时,要么被鞑子破阵,
要么只能后退到石山县或者紫山县了。
到时,好不容易收复的大量北疆国土,又一次拱手让人了!
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