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和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2章 会见孙再芝,禁卫军,哈拉和林,久久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宋教仁没有再调,直接关闭了收音机。回到餐桌旁坐下,然后说道:“听到了吧!安州战场,仿佛是一场别国的战争,特区当局没有任何反应,为什么,显然是他们有信心打赢安州战场,此时的危局,不过是此时罢了。”
孙再芝抬腕看了一眼手表,朝阳牌腕表,蓝海喷红日的标识醒目地映入眼帘,然后说道:“现在才7:46,还不到8点,特区当局可能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或者还没想好如何反应,你觉得呢?禁卫军不是天下无敌,这次又是劳师远征,孤军深入,出现这样的危局,不是很正常吗?”
“照你这么说,我们很快就会接到总督办公室的电话,取消今天的见面。”黄兴说道。
孙再芝点头:“很有可能,毕竟,安州战场更重要。”
宋教仁淡淡一笑,轻轻摇头,不置可否。
铃铃铃……持续的电话铃声响起。
孙再芝和黄兴对视了一眼,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我去接”黄兴说着,起身走到电话机旁,拿起电话听筒:“您好,请问找谁。”
这时的电话虽然没有免提功能,但听筒的声音很大,几步外的孙再芝和宋教仁刚好能听到微弱的说话声:“这里是总督办公室,我是总督的副官兰方舟,我找孙先生。”
黄兴指着听筒,做出“总督”的口形,孙再芝抬手示意黄兴,你继续接吧!
黄兴心领神会,立即说道:“兰副官您好,我是黄兴,孙先生这会儿不方便接电话,您可以跟我说,我帮您转达。”说到这里,他已经大概猜到兰方舟要说什么了。
只听电话里兰方舟说道:“8:20有专车来接孙先生,总督大人9:00接见孙先生。”
听到电话里说“专车和接见”,黄兴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难道不是取消吗?安州战场危如累卵,还见什么面啊?
“黄先生您好,您听到我说话了吗?”见电话里没有反应,兰方舟立即询问确认。
看到孙再芝点头,黄兴连忙说道:“好的,我们会准时在楼下等待。”
放下电话,黄兴摊开手,一脸诧异地说道:“没有取消,8:20有专车来接我们,9:00见总督。”
宋教仁淡淡一笑,说道:“怎么样?不是我有多相信他们,而是他们一直在赢,比这更危险的局面他们都挺过来了,何况现在。”
“现在说赢,还为时尚早。”孙再芝说道:“但我确实想见见那位总督大人。”
“我也是,仅仅用了几年时间,由十四个人变成五十多万人,不得不说,他创造了奇迹。”黄兴感慨道。
宋教仁轻轻摇头,说道:“我大清人口四万万,你说的并不神奇,他真正神奇之处在于,把一穷二白的朝锦地区,变成初具工业规模的现在,这比变魔术还要神奇,关键欧美列强还买他的账。”
“是啊!德国人为什么相信他,而且还一次再次的加码,不能说德国人对他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但他全方位的借势德国,稳住了最初的局势,然后才有现在。”孙再芝感慨道:“我真的很佩服他。”
“这一点,我也同样不理解,德国人为什么相信他,他和德国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样的让步,想不通。”宋教仁也十分感慨。
孙再芝自嘲一笑,说道:“我曾经还幻想过将他收为己用,真是讽刺啊!现在居然要在他手底下做事了。”
黄兴的肩头耸动,忍不住笑了,说道:“谁会想到他会发展成今天的庞然大物。”
“我们还是快点吃饭吧!收拾一下差不多专车就来了。”孙再芝说道。
8:20,三辆龙旗荣耀轿车准时停在了开发区大酒店正门的雨搭下面,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已经在门口等候了。
8:41,三辆载着孙再芝、黄兴、宋教仁的龙旗荣耀轿车,停在了外事局大楼正门的雨搭下面。
9:00,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在外事局六楼的贵宾接待室里见到了戈辉。
听兰方舟介绍完三人的名字,能在这个时代见到伟大的先行者孙先生,确实与有荣焉,戈辉向孙再芝伸出了右手:“孙先生,欢迎来特区,以后这里就是你治国理政的试验田。”
额?孙再芝没想到戈辉第一句话居然是这个,柔和的面孔上,先是惊讶,然后绽放出柔和的笑容:“总督大人折煞孙某了。”
三名摄影记者在戈辉与孙再芝、黄兴、宋教仁握手时,不断的按下快门,电子闪光灯一阵爆闪,拍完走人。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十分惊讶,为什么没看到闪光灯冒烟呢?因为电子闪光灯完美替代了镁粉闪光灯,这是特区制造的照相机,最新的技术进步,相比镁粉闪光灯要轻便许多。
“明人不说暗话,我就不绕弯了。”戈辉开门见山,不想废话:“在大清国南方,孙先生已经组织过多次起义了,目的不用我说了吧!”戈辉抬手示意:“请坐。”然后自己坐回身后的沙发上。
兰方舟为三人送上热茶,然后悄无声息地退出接待室,轻轻地关上门。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注意到接待室的三个角落里,架着三台电影机,镜头对着他们和戈辉。
戈辉坐定后,继续说道:“治理一个国家,光有新想法是不够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把外国的东西直接拿过来用,我敢说,百分之一百水土不服,所以需要本土化改造。”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同时点头,因为戈辉说的确实有道理。
“所以需要你们在国内有执政经验,丰富的执政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戈辉继续道:“我,给你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为什么?你自己来做不是更好?我觉得你更加合适,毕竟,这里是你一手打造出来的。这里的百姓更加信任你,到目前为止,你做的无可挑剔,整个大清国,没有人比你做的更好。”孙再芝说道。
戈辉直接摇头,然后说道:“我没这个想法,也没这个精力,我的理想是恢复大清昔日的领土,那是我大清亿兆百姓的生存空间,我能做到这些,就对得起自己来人间趟了,这是我的执念。”
戈辉停顿了一下,见面前的三人没有接话的意思,于是继续说道:“我大清是有能人的,比我优秀的人很多,我取得今天的成就,不过是恰逢其时,刚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罢了,并不是我有多优秀。”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认真地听着,也在快速地思考着。
戈辉继续讲:“特区的发展,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我的决定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今天正确的决定,不等于几年或者十几年后也是正确的。只有群策群立,集思广益才能管理好特区,才能长远。我想要的不是现在,不是几年后,而是一个甲子之后,一个世纪之后,光靠我一个人行吗?显然不行,所以我需要更多的优秀的人加入进来,比如说你们。”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戈辉,不理解,真的不理解,握在手心里的东西,居然要让给别人。扪心自问,换作自己会吗?不会,决不会,但是,戈辉为什么要这样?
戈辉继续道:“今年8月份,特区成立两周年大会上,成立常设特区议会,成立特区行政院,届时会有20人组成的最高管理委员会,我确定三位是委员之一,孙先生能不能是行政长官,我不确定,需要您自己努力。”
“那你是什么?”宋教仁问道。
“我是总督,掌握着绝对的军权,高于行政长官,高于行政院,高于特区议会。我有一票否决权,特区必须在我制定的框架内运行。”戈辉肯定地说道。
“你制定的框架?”孙再芝问道:“什么样的框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