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医仙的仁慈(救苦救难)
于笔墨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9章 医仙的仁慈(救苦救难),农门娇女:空间五夫宠不停,于笔墨人生,久久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归墟境的药庐深处,一口千年未动的\"济世鼎\"突然沸腾。鼎身的医仙印记渗出玉色药液,在空中凝成无数虚影:有的跪在泥地里给乞丐喂药,药勺倾斜的角度刚好能让对方不呛着;有的趴在悬崖边救坠崖的采药人,另一只手还紧紧攥着对方散落的药篓;有的彻夜守着瘟疫病人的床榻,烛火燃尽时,他用体温焐热冰凉的药碗——最后所有虚影都化作苏玉瑾的模样,他正用指尖蘸着药液,给一只断翅的灵蝶上药,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月光,连呼吸都刻意放轻,怕惊扰了这小生灵的愈合。药液落地时,药庐的每株药草都泛起柔光,枯叶抽出新芽,连最毒的\"见血封喉\"都开出了能解毒的白色花苞,花瓣边缘还沾着细碎的药香。
\"医仙的仁慈从不是悬壶济世的虚名。\"苏玉瑾抚过鼎沿,掌心与印记贴合时,传来穿越千年的温热,那是医仙临终前仍在熬药的余温,药渣在鼎底结出\"仁\"字的纹路,\"是'见苦必救'的本能——听到呻吟就迈不动脚;是'不分贵贱'的平等——给帝王诊脉的手,给乞丐包扎时一样轻柔;是'以心为药'的通透——知道有些痛,药石不如陪伴管用。这些藏在药香里的善意,比任何医书都更能治愈人心,才叫救苦救难。\"
见苦必救:药箱里装着整个天地
济世鼎的第一缕药液化作医仙的行医图:暴雨倾盆的夜里,他背着药箱在泥地里奔跑,草鞋早已磨穿,脚掌被碎石划破,血珠混着泥水溅在药箱上,却紧紧护着里面的救命药,生怕颠簸坏了;瘟疫蔓延的村庄,他跪在尸身旁给最后一个还有气息的孩童喂药,自己的袖口早已被病人的呕吐物浸透,却先把干净的帕子垫在孩子颈下;冰封的山路上,他用体温融化药汁,给冻僵的猎户灌下时,嘴唇冻得发紫却说\"先救他,我还能撑\"。图影散去时,归墟的每条路上都浮现出淡淡的药香,像无数根隐形的线,牵着医者往有苦难的地方走。
\"医仙的药箱里装的不是药,是'见不得别人受苦'的心。\"苏玉瑾带着年轻医者在\"巡诊路\"上行走,药箱里总多备着些\"应急药\":治跌打损伤的\"活血膏\"装在竹管里,管口特意磨圆防刮伤;止腹痛的\"温肠丸\"用蜂蜜裹着,怕苦的孩童也愿意吃;防中暑的\"清暑散\"混着薄荷香,闻着就清凉。遇到赶路的商队就塞几包,看到玩耍的孩童就留几粒,连路边啃草的山羊,他都记得给它们的食槽撒些健胃的药粉。
\"行医不是坐堂等病人上门,是让药香主动去找苦难。\"苏玉瑾指着远处炊烟缭绕的村庄,那里有户人家的烟囱比别家矮了半截,\"烟囱不旺,十有八九是家里有人病了。\"他带着医者们拐进那条窄巷,果然见个农妇正抱着发烧的孩子抹泪,灶台上的药罐早已凉透——原来家里的药吃完了,农妇正愁没法子。苏玉瑾掏出退烧药时,药罐里的残药突然泛起微光,像在感谢这迟来的接续。
有个叫阿芷的女医者,在巡诊时遇到难产的母狼,狼穴在悬崖峭壁上,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她徒手攀爬时被荆棘划破了手掌,血滴在药箱上晕开,却坚持先给母狼喂安胎药,自己的伤口只用草叶简单包扎。\"苏先生说,医仙曾在蛇窟里给被毒蛇咬伤的猎人吸毒,猎人的家人都怕蛇,只有他敢进去。\"阿芷给母狼接生时,血腥味混着药香,母狼竟温顺地舔了舔她的伤口,唾液里的 healing 成分让伤口泛起浅红的愈合光。后来每次阿芷路过悬崖,这只狼都会叼来最珍贵的\"血灵芝\"放在路边,灵芝的根须还沾着清晨的露水,像是特意早起采的。
萧战的和生兽成了\"寻苦兽\",它们能闻到\"苦难的气息\"——受伤的生灵会散发微弱的痛苦素,忧愁的人会带着郁结的气息,这些都逃不过和生兽的鼻子。灵犬\"阿福\"总在苏玉瑾出诊时跟着,发现受伤的小兽就用鼻子轻蹭它的伤口,那力道像在说\"别怕\";发现迷路的老人就咬着他的衣角往药庐带,走几步就回头看看对方跟上没;遇到心焦的产妇家属,它会叼来苏玉瑾提前备好的\"安神草\",草叶在对方掌心轻轻颤动。
\"医仙当年能找到深山里的病人,靠的就是兽类的指引。\"萧战看着阿福把一只翅膀被冻住的灵鸟用体温焐暖,鸟喙在阿福绒毛上蹭出细碎的声响,\"苦是藏不住的,只要你愿意去找,总有能搭把手的地方。上次黑风谷的野猪群中了毒,是阿福顺着风向找到的,比我们的药童快了半个时辰。\"
楚临风的战气在巡诊路上织成\"护药网\",战纹能挡风雨、防野兽,却故意在网底留着缝隙,让路边的草药能顺着缝隙生长。\"你的药箱要护好,更要让药草能长出来。\"他帮苏玉瑾背药箱时,战气总在药箱周围绕成温和的圈,既不压坏里面的药瓶,又能给怕冻的药膏保温,\"医仙当年走的路,后来都长满了药草——他知道,自己救不完所有人,但留下药草,总能多救几个。\"
有次暴雨冲毁了山路,楚临风的战气在断崖上织成临时的桥,战纹像柔韧的藤蔓,踩上去稳稳当当。苏玉瑾踩着战纹给对岸的病人送药,桥面上竟长出了能止血的\"过桥草\",草叶形状酷似医仙印记的一角。\"你看,连草木都懂'帮人'的理。\"楚临风看着苏玉瑾安全返回时,草叶上的露水正顺着战纹滴落,在地上汇成小小的药池,\"战气护着药,药滋养着地,地长出新的药——这才是医仙想看到的循环。\"
不分贵贱:药碾下碾的是平等心
鼎身的第二道印记亮起,映出医仙的\"平等诊\":他给帝王诊脉的手,和给乞丐包扎的手,动作一样轻柔,连搭脉的力度都分毫不差;给战马治伤的药,和给家犬敷的药,分量一样足,绝不会因为\"尊贵\"就多加一味;给富人开的药方,和给穷人的药方,字迹一样工整,连药引的用法都写得清清楚楚。光影落地时,药庐的诊脉台前自动长出两排座位,左边刻着\"王侯\",右边刻着\"走卒\",座位的高度、宽度分毫不差,连垫着的草药坐垫都一模一样,都是用安神的\"忘忧草\"和\"静心藤\"混合编织的。
\"医仙的药碾下碾的不是药,是'众生平等'的理。\"苏玉瑾在诊脉台前给年轻医者示范,先给趴在地上的灵犬诊脉,手指避开它紧张竖起的毛发;再给穿着华服的异域使者看诊,语气里的关切没有丝毫差别。他指着使者手腕上的玉镯说:\"这镯子虽贵,却挡不住风寒;它(指灵犬)虽微,却和您一样怕疼。\"使者看着灵犬乖乖伸着爪子,突然摘下玉镯放在桌上:\"我和它,用一样的脉枕就好。\"
归墟的\"共诊日\"里,苏玉瑾让医者们在药庐外搭起长棚,棚顶用遮阳的\"碧云叶\"铺就,地面洒着驱蚊的\"香茅粉\"。不分人族、兽族、贵贱、亲疏,按先来后到的顺序问诊,连叫号的木牌都长得一样,只刻着序号,不标身份。有个来自赤金洲的富商,带着一箱暖玉想插队,玉箱打开时,暖光映得周围药草都发亮。苏玉瑾没接玉,只指了指棚外排队的瘸腿老乞丐:\"他等了三个时辰,只为治腿上的烂疮,再拖下去可能要截肢;您的头疼,多等片刻不会致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富商身后的仆从:\"医仙当年在皇宫外给太监诊脉,让皇帝在殿里等了一个时辰。太监惶恐跪地,医仙却说'病痛面前,没有君臣,只有轻重缓急'。\"富商红着脸排在队尾,后来却成了归墟药庐的常客,总匿名送来最好的药罐,罐底都刻着\"众生同\"三个字。
沈墨书的《共生大典》\"医篇\"里,记着无数\"平等诊\"的故事:苏玉瑾给抢过他药草的山贼治刀伤,山贼后来成了药庐的护药人,说\"这辈子欠苏先生的药,要用命来还\";年轻医者阿石给偷吃药圃药材的灵猴治腹泻,灵猴从此每天叼来晨露浇药草,露水总在日出前最纯净的时候送来;连萧战最凶的战兽\"裂风豹\",都乖乖趴在地上让阿芷检查牙齿,因为上次它咬伤了人,是阿芷冒着危险给它治好了被人反击时打伤的爪子,上药时还轻轻吹凉药膏,怕烫着它。
\"最好的医案,不是治好多少疑难杂症,是让每个被治过的生灵都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金贵。\"沈墨书在故事旁画了幅药碾图,碾槽里左边是龙涎香,右边是路边的蒲公英,碾出的药粉混在一起,分不出贵贱。他特意在药碾旁画了只蚂蚁,正拖着一粒药粉往窝里爬,\"连蚂蚁都知道药粉不分高低,何况我们?\"
姜暖的星核与诊脉台共鸣,让每个坐在台前的生灵都能感受到同等的暖意:穷人的座位会自动升温驱寒,凳脚还长出防滑的草垫;富人的坐垫会散发清心的药香,驱散骄躁之气;兽族的诊台会变矮让它们舒服些,台面还铺着柔软的兽毛;人族的脉枕会自动调整软硬度,老人的脉枕更软,孩童的脉枕则刚好能托住小胳膊。
\"仁慈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被帮助的人,都不觉得自己在被施舍。\"姜暖看着苏玉瑾给一个衣衫褴褛的孩童喂药,用的是和给归墟长老一样的玉勺,勺柄被摩挲得温润发亮,\"医仙的药里,从没有'可怜你',只有'你需要'。就像这玉勺,给长老用是尊重,给孩童用是呵护,本质都是'好好对待'。\"
以心为药:药香里藏着治愈的光
济世鼎的第三道药液凝成奇特的景象:医仙在给一个心病难治的书生诊脉,没开任何药方,只是陪他坐在月下听风吹竹声,说\"你心里的结,比身上的病重,竹风能吹散心绪,比药汤管用\";给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治病,他没拿针,只是抱着她的肩膀让她哭够,说\"眼泪流尽了,药才能进得去,我守着你,不怕哭坏身子\";给一个作恶多端的悍匪治伤,他没提\"行善\",只是在换药时说\"你伤口愈合的样子,像极了我小时候救过的那只狼,它后来成了护林的兽,谁能说过错不能改呢\"。景象散去时,药庐的空气中多了种\"心药香\",闻着能让人不自觉地舒展眉头,连吵架的夫妻都会放缓语气,仿佛药香里藏着\"好好说话\"的咒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