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淮泗烽烟起
久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1章 淮泗烽烟起,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久缓,久久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元嘉二十八年夏六月,濉水之畔的晨雾浓如墨汁,裹着湿土与艾草的气息,将新建的 “空心敌台” 基址笼成一片朦胧。
卯时三刻的梆子声刚过,夯土声便如战鼓般响起 —— 工匠们赤着上身,将拌着糯米浆的三合土层层倒入木模,每一次撞击都让地面微微震颤。
辛弃疾身披黑色软甲,足蹬镶铁皮靴,正用竹杖丈量台基深度,靴底碾过一枚汉代五铢钱,锈迹斑斑的钱文恰似眼前这盘棋 —— 前朝遗泽与今时危局,在此刻重叠。
他忽然想起《史记?河渠书》中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这濉水曾是楚汉相争的战场,如今又成了宋魏对峙的前沿。
“将军,第三层砖窖已砌至丈二!” 一名灰头土脸的屯长小跑上前,腰间系着的皮带上挂着半块断矛,矛尖还凝着去年北伐时的血垢。
“薛校尉遣人报信,说魏骑在下游渡口劫了商船,抢的是冶山送来的精铁!”
辛弃疾竹杖一顿,杖尖在图纸上 “濉口台” 三字旁划出一道深痕。
他望着雾气氤氲的河面,忽然想起《孙子兵法?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之句,指腹摩挲着竹杖上刻的 “守如处子,动如脱兔” 八字。
“传我将令,游骑营沿淮水西岸巡逻,遇小股魏骑不必恋战,以‘五星连珠’烽烟为号 —— 此乃汉时李陵五千步兵御匈奴之法;命萧道成率步卒加固盱眙至淮阴的驿道,用冶山精铁铸拒马,仿战国魏武卒‘十二石之弩’形制,防其突袭粮道。”
话音未落,河滩芦苇荡中突然腾起一股青黑浓烟。
一名游骑斥候策马冲来,甲叶上溅着暗红泥点,缰绳上还缠着半截魏骑的狼头旗 —— 旗角绣着的鲜卑文 “腾格里” 已被血浸透。
“将军!魏骑约三百,黑槊队旗号,正扑向濉口码头!” 斥候的声音带着颤意,腰间箭囊里插着的羽箭,尾羽正是取自淮北苍鹰。
“黑槊队?” 辛弃疾翻身上马,斩马刀出鞘寸许,刀背纹着的 “济南” 二字在雾中泛着冷光,刀身隐隐映出《考工记》“金有六齐” 的铸纹。
“当年檀道济公北伐,便是栽在这黑槊队手里。今日倒要看看,是他们的槊利,还是我大宋的铁硬 —— 记得《吴越春秋》里‘越女论剑’有云,‘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此乃破阵要诀。”
濉口码头的芦苇荡足有千亩,薛安都已率百余名游骑列阵。这位想要在辛弃疾手下建功立业的南归将领,此刻头戴熟铜盔,盔檐下的五官如蚯蚓般扭曲,手中马槊挑着一面残破的北魏 “龙骧将军” 旗。
旗面染着的血渍,正是去年彭城之战中,他单骑冲阵南归时溅到上面的。
魏骑的马蹄声如雷,踏碎晨雾时,为首骑士挥舞的黑色战旗上,狼头纹被血渍染得发暗,恰似《山海经》中 “穷奇食蛊” 的恶兽。
“辛将军来得正好!” 薛安都猛地拔刀,刀身映出魏骑逼近的身影,刀刃缺口处嵌着半枚魏兵牙骨 —— 那是元嘉二十七年滑台败退后,他率南归之人夜袭魏营时留下的。“这杆旗是去年在彭城抢的,旗主烧了大家二百亩桑田,恰如《诗经》‘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一样是没法阻挡我们的冲阵,魏虏徒有其表!”
辛弃疾勒住战马,目光扫过魏骑阵型:前军五十骑为锥,中阵两百骑如雁,后队五十骑押阵,正是鲜卑 “破坚阵”,与《三国志》记载的 “并州骑阵” 如出一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