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1章 岐仁堂的铜陀螺与绣娘的重生,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张泓光,久久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梧桐叶上的瘀斑
南宁青秀区的巷弄里,三百年的老梧桐树把影子投在岐仁堂的青石板上,像幅流动的水墨画。辰时刚过,岐大夫正坐在门槛上擦拭那个黄铜陀螺,陀螺顶端的\"命门\"二字被摩挲得发亮。
\"师父,林绣娘又来了。\"药童阿明掀着竹帘喊。
岐大夫抬头,见林秀扶着墙根慢慢挪过来,月白布衫的袖口沾着几片梧桐叶。她比上次来时更显瘦弱,右手始终按在右胁下,像是揣着个滚烫的石子。
\"坐。\"岐大夫把脉枕推过去,指尖刚搭上她的寸口,眉头便微微蹙起,\"脉还是弦细,但比上月多了几分涩象,像摸着砂纸。\"
林秀吐了口气,舌尖抵着上颚半天,才吐出暗红的舌苔:\"夜里总咳,痰里带着血丝,像绣线染了朱砂。\"她解开领口,颈侧的瘀斑比铜钱还大,\"街坊说这是'鬼掐痕',劝我早点......\"
\"别听他们胡吣。\"岐大夫打断她,取过《金匮要略》翻开,\"你看这里写的'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你这是积证,是气结在里头了,不是什么鬼怪。\"他指着书页上的\"肝着\"篇,\"当年仲景先生治这类病,就用旋覆花汤,取的是'疏肝通络'的理。\"
林秀盯着书页上的医案,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可我总觉得胁下有东西在动,像蚕在啃桑叶。\"
\"那是气机不畅。\"岐大夫取来针灸铜人,在肝经的期门穴点了点,\"你绣活时总憋着气,肝气就像拧住的丝线,时间长了自然打结。加上那场火惊了命门,这结就更难开了。\"他拿起铜陀螺转了转,\"你看这陀螺,轴歪了就转不匀,咱们得先把你的'轴'正过来。\"
二、药碾子里的乾坤
阿明把药碾子推到廊下,青石碾槽里的黄芪发出细碎的声响。岐大夫指着摊开的药方,逐味给林秀讲解:
\"这黄芪得用蜜炙过,《神农本草经》说它'主痈疽久败疮',炙过之后补气力更足,就像给陀螺上紧发条。\"他拿起一片当归,断面紫红如脂,\"当归要选秦归,油性足,能养血,你看这纹路,多像人体的血脉。\"
林秀捻起一粒乌梅:\"这酸果子也能治病?\"
\"《本草纲目》说乌梅'敛肺涩肠',你夜里盗汗,就像没关紧的闸门,乌梅能帮你收一收。\"岐大夫又指着柴胡,\"这柴胡得用北柴胡,根条粗的才好,它能疏肝,就像给打结的丝线松劲。\"
正说着,卖豆腐脑的王婶挎着篮子进来:\"岐大夫,给我抓两副调理脾胃的药。\"她瞥见林秀的药方,\"哟,这里头有青蒿啊?我家老头子去年暑湿,您也给开了这药。\"
\"用途不同。\"岐大夫笑着称药,\"王婶你家是暑邪在表,用青蒿是透表;林娘子这是邪伏在里,得用青蒿'透邪外出',《温病条辨》里说青蒿能'引邪出阴分',就是这个理。\"
林秀看着阿明把药材倒进药锅,忽然问:\"这些药真能走到'命门'去?\"
\"怎么不能?\"岐大夫指着墙上的经络图,\"冲任二脉连着命门,就像两条路。我给你加了肉桂,这药性热,能'引火归元',就像给药材当向导,带着它们往命门走。\"他拿起铜陀螺,让它在经络图上旋转,\"你看,陀螺转起来,重心自然往下沉,药气也一样。\"
三、绣绷上的气脉
七日后复诊,林秀的瘀斑淡了些,却带来个新烦恼:\"绣线总拿不稳,针一扎下去就偏,像是气跟不上。\"她递过绣绷,上面的兰花歪歪扭扭,针脚疏密不一。
岐大夫搭脉后笑道:\"这是好事,气开始动了。\"他翻开《脾胃论》,\"东垣先生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你这是气血还没补上来,得加点健脾的药。\"
他在原方加了茯苓、白术:\"茯苓要选云苓,切开里面有细筋,能'渗湿健脾';白术得用陈的,《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风寒湿痹',炒过之后更能助脾运化,就像给陀螺的轴加润滑油。\"
林秀望着窗外的梧桐树:\"我总觉得胸口发闷,像压着树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