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五章 李氏祠堂,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慎思量,久久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噼里啪啦……

鞭炮声过后,烟尘散尽。

李天明第一个走到供桌前,恭恭敬敬的对着写有李氏列祖列宗的牌位拜了四拜,将手中捏着的供香插入香炉。

随后各房的当家人依次上前敬香。

“跪……”

负责主礼的李学农高声喊了一嗓子。

以李天明为首的李家男丁呼呼啦啦的跪倒了一大片。

今天是李家祠堂奠基开工的日子,甭管住的多远,平时多忙,能来的基本上都来了。

好些人李天明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只知道能来的都是自家人。

祠堂动工这等大事,谁敢不到。

当然了,即便不来,日后祠堂建成,也会有他祖宗的一份香火,只是祖宗还认不认他这个不孝儿孙,就无从得知了。

李天明带着众多同族四叩首,他的年纪不大,辈分不高,可当年三老太爷亲手将族谱交到了他的手上,按以前的规矩,他就是如今李家的当家人。

“起……”

众人起身,李学庆将一把扎着红绸子的铁锨递给了李天明。

这第一锨土,理所当然应该由李天明来填。

随着土落下,鞭炮再度点燃,同时锣鼓声响起。

三老太爷临终前,心心念念惦记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当初被毁的祠堂。

如今,老人家的心愿已了,地下有知,也该安心了。

周围看热闹的人们,此刻没有不眼热的。

他们都是外村人,别说建祠堂了,死后也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埋了。

新的祠堂最终选在了李老六的老宅,之所以选在这里,也是因为这个地方的风水。

再怎么破除迷信,建祠堂这等大事,也必须仔细着些,到时候里面供奉的可全都是李家的列祖列宗,荫庇着的是李家的后辈儿孙。

随着最后一个知青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开了李家台子,这边也彻底空下了。

李学庆之前给远在内蒙的李学同写了封信,毕竟是人家的产业,如今族里要用,也该和人家打个招呼。

李老六的两个儿子,老大李学建当年解放前便远走海外,国内只剩下了李学同。

他如今也落实了政策,只是人却早已经在内蒙娶妻生子,也不打算再回来了。

前天收到了李学同的回信,对族里要用他家的老宅建祠堂这事,表示没有意见。

毕竟,当年李老六的后事是村里人帮着办的,还费尽心思的让他回来见了老父亲一面,这事足够他感念一辈子。

当然了,村里也不会白占人家的便宜,拆了李老六的老宅,又在村里别的地方划出来两块宅基地。

只等祠堂建好,就给李学建和李学同盖新房,不管他们以后回不回来,村里始终有他们哥俩的家。

建祠堂的钱,是全体李姓挨家挨户凑的,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搬离了李家台子的同族。

“开工!”

李老六的老宅昨天就已经拆了,今天要夯实地基,早就等在一旁的乡亲们等到李天明的这一声令,抄起家伙纷纷上前。

“动静太大了。”

李学国把李天明和李学庆叫到了一旁,小声说道。

这年头,大张旗鼓的建祠堂,确实不合时宜。

一旦有人往上举报,李学国第一个吃不了兜着走。

“咋?建个祠堂,供奉咱家的先人也不行?”

前些年别说建祠堂了,就算是清明节、春节祭祖都被说成是四旧。

每到那些日子,就有人下来监督,遇到有烧纸敬香的,都给抓去学习班。

现在虽说不一样了,但有些事还是要避讳着些。

“你要是害怕,就赶紧回县里,出了事,我们也不连累你。”

李学国无奈苦笑:“我要是怕就不来了。”

说着看向了人来人往的工地。

“拆了六叔的老宅子,这事没和学同打个招呼?”

“咋能不说?写过信了,学同没意见,村里开会又给他们哥俩批了两块宅基地,等祠堂盖起来,就给他们哥俩盖新房。”

李学国点点头:“这事办得好,学建大哥和学同虽说不在村里,可也不能断了六叔这一脉的根,村里有房,他们就还是李家台子的人。”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100块钱。

“这钱是我们房头的。”

李学庆也不推辞,当即接了过去。

正说着话,天洪开车过来了,他一大早就和李学工去了潘家镇的国营木材厂。

建祠堂要用的大料要就选好了,一直在那边存着。

这可是最上等的杉木,李学工从一堆木料里精心选出来的。

用这个做房梁,至少一两百年都坏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万历小捕快

老山赶棠

天命傀相

唐腊八

天尊出狱

灰色小晶体

以体成道

苏V苏V苏V

大宋:朕不卖国,金狗你急什么

天官青龙

开局签道大帝修为

一书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