皙峳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3章 锈蚀的听诊器,7路末班车,皙峳儿,久久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在市立图书馆的地下书库,一个戴着手套的身影正翻开1937年的临江港县志,停在“水神祭”那一页。泛黄的纸页上,画着三尾交缠的鱼,下方注着小字:“以童男童女为牲,铸青铜铃七枚,悬于北斗位,可镇江底冤魂。”

而在最后一页,有人用红笔新添了一行字:“1995年,第七枚铃铛归位,水神祭重启。”

解剖刀划开周美华胸腔的瞬间,不锈钢器械发出令人牙酸的颤音。顾言蹊盯着无影灯在肋骨间投下的十字阴影,突然看见主刀法医的手猛地一抖——嵌在胸骨内侧的青铜碎片正在渗出黑血,细小的银鱼从碎片缝隙里钻出来,顺着肋骨游向咽喉。

“快拍照!”林深按住法医发抖的肩膀,手机镜头对准那片菱形碎片。金属表面蚀刻的不是鱼纹,而是密密麻麻的年轮,每圈年轮之间嵌着极小的人骨碎屑。当银鱼触碰到碎片边缘时,所有铃铛状器械突然共振,在解剖室回荡起类似婴儿啼哭的低频震动。

凌晨六点的解剖报告比预想更诡异:周美华体内的青铜碎片含有人骨灰成分,与造船厂现场的碎片属于同一器物。更骇人的是,她子宫壁上刻着七个日期,最早的1995年4月15日,正是双鱼巷案第一名儿童失踪的日子。

“去市立图书馆,查1949年前临江港的祭祀档案。”林深扯下染血的手套,瞥见顾言蹊警服口袋露出半截照片——那是陈瞎子吊在长江大桥上的现场,死者右手小指缺失,而他昨晚在造船厂捡到的指甲,正是左手无名指。

图书馆顶楼的特藏室飘着霉菌与鼠药混合的气味。管理员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自我介绍时露出袖口的三尾鱼纹身:“我姓唐,负责保管地方志。二位想看什么?”

顾言蹊的手指悄悄按向配枪,林深却注意到唐管理员胸前的工作牌编号:0715,正是父亲坠海的日期。“1937年水神祭的记载。”他直接翻开笔记本,上面画着从碎片拼出的北斗七星坐标。

唐管理员的瞳孔微微收缩,转身时大衣下摆扫过书架,某本硬壳书悄然滑落。林深弯腰捡起,发现是1995年的《临江港公安年鉴》,内页夹着张泛黄的现场勘查记录,照片里第七名失踪儿童的鞋底,印着与周美华子宫壁相同的年轮图案。

“找到了。”唐管理员递来缩微胶片,屏幕上浮现1937年的祭典图:七个童男童女被铁链吊在北斗状木架上,脚下是刻满鱼纹的青铜祭坛,主祭者左手持铃铛,右手握着带年轮纹的青铜刀。文字说明里,“镇魂铃”三个字被红笔圈住,旁边注着:“每十年需以血祭重启,否则江底沉冤将噬尽活物。”

顾言蹊突然指着胶片边缘:“看这里!右下角的水手写着‘1995年重启祭典,第七人需借腹还魂’。”他的声音发颤,“周美华是妇产科医生,难道当年的第七个孩子……是被人为引产的?”

林深的指甲掐进掌心。父亲警徽背面的“第七人归”突然有了新解——或许第七名受害者并非失踪,而是被当作祭品“孕育”出来。他摸出造船厂捡到的指甲,在年鉴里翻找,终于在1995年12月的大事记里看到:“刑警林满江同志因工殉职,追授二级英模。”照片里,父亲的左手无名指完好无损。

“唐管理员,”他突然抬头,“你袖口的纹身,和周美华尸体上的鱼纹一样。”

男人的微笑凝固在脸上。顾言蹊刚要掏枪,窗外突然传来刺耳的汽笛声,长江上的渡轮正鸣笛经过,船身掠过的位置,正是地图上北斗七星的勺心。唐管理员趁机撞翻书架,在漫天纸页中冲向消防通道,林深追上时,只捡到他掉落的钥匙——钥匙柄上刻着半枚铃铛图案。

回到刑警队时,技术科传来消息:陈瞎子的死亡时间比报案时间早三小时,也就是说,当他在造船厂与林深对话时,尸体已经吊在大桥上。“双重人格?”顾言蹊盯着监控截图,“或者,有两个陈瞎子?”

更震撼的发现来自造船厂的地面坐标。顾言蹊将七个碎片的坐标输入GIS系统,连线后不仅形成双鱼图案,中心交点正是1995年父亲坠海处。“水下有东西!”他调出当年的水文资料,1995年12月,该区域突然出现异常漩涡,持续了整整七天——直到父亲的葬礼结束。

午夜时分,林深独自来到父亲生前的办公室。翻出积灰的笔记本,第73页夹着张泛黄的便签,是父亲的字迹:“王小雨胃里的铃铛碎片,检测出骨灰成分,dNA比对失败,疑似非人骨。”旁边画着三尾鱼,鱼尾处标着“唐家湾妇产院1975”。

唐家湾,正是周美华退休前工作的地方。林深突然想起,周美华的x光片上,青铜碎片嵌在第三根肋骨下方,而1937年祭典图里,主祭者的刀正是刺入这个位置。他摸出从解剖室顺来的银鱼,鱼腹上隐约有编号:007——第七名祭品的编号。

凌晨三点,顾言蹊的电话惊醒了他:“造船厂地下发现密道!我们挖到了青铜祭坛,上面刻着七具骸骨,每一具的第三根肋骨都嵌着铃铛碎片。还有……”年轻警察的声音带着呕吐感,“祭坛中央有个钟摆装置,钟摆上刻着‘1995-2025’,今年正好是第二十年。”

当林深赶到现场时,法医正在清理骸骨。第七具骸骨明显比其他小一圈,胸骨处的碎片形状与周美华体内的完全吻合。顾言蹊举着强光手电,照亮祭坛四周的壁画:第一幅画着渔民向江底沉铃铛,第二幅是医生抱着婴儿走向祭坛,第三幅……是戴着警徽的男人将铃铛扔进长江。

“那是我父亲。”林深指着壁画里的身影,警徽上的五角星清晰可见。第四幅壁画让他浑身发冷:戴眼罩的男人(陈瞎子)正在拼接青铜铃铛,背景里是七座骨灰盒,盒盖上印着三尾鱼。

顾言蹊突然指向祭坛中央的钟摆:“钟摆停了!指针指向三点十七分——和周美华的死亡时间一样。”他的脚不小心碰到祭坛边缘,七枚铃铛突然从顶部坠落,每一枚都刻着不同的年份:1975、1985、1995……直到2025。

“1975年,”林深突然想起父亲笔记本上的唐家湾妇产院,“那是我出生的年份。”他翻开手机里的老照片,父亲抱着襁褓中的他,背景里有个戴眼罩的男人——正是年轻时的陈瞎子。

技术科的紧急呼叫打断了思考。他们破译了唐管理员的钥匙,那是市立医院地下仓库的钥匙。顾言蹊带队赶到时,仓库里整齐排列着七个铁皮柜,每个柜子上贴着标签:“双鱼巷1-7号祭品”。

打开第一个柜子,顾言蹊差点窒息。里面不是尸体,而是一本本病历,第一页写着“王小雨,女,1990年生,父母签字同意‘江水计划’,以脐带血融合青铜粉末……”照片上的婴儿肚脐处,缠着细小的银鱼。

第七个柜子突然发出撞击声。林深刚伸手,柜门“砰”地弹开,里面掉出个正在渗血的青铜铃铛,铃铛表面刻着他的生辰八字。柜子内侧用指甲刻着字:“林深,第七个祭品,1995年本该死于祭典,你父亲用警徽换了你的命。”

警笛声从远处传来。顾言蹊的手机震动,是法医发来的陈瞎子尸检报告:死者体内器官全部钙化,像是被青铜溶液浸泡过,右手小指的断口显示,至少是二十年前的旧伤——而昨晚在造船厂见到的“陈瞎子”,手指完好无损。

“有两个陈瞎子,”林深盯着铃铛上的刻字,突然想起父亲坠海前那晚,曾对他说“以后看到戴眼罩的人,就跑”,“一个是当年的主祭者,另一个……”

他的话被手机短信打断。匿名号码发来段视频:昏暗的房间里,唐管理员正在给另一个陈瞎子注射某种液体,后者左脸的烧伤疤痕正在脱落,露出底下光滑的皮肤——和林深记忆中父亲的模样有七分相似。

视频最后,“陈瞎子”转头看向镜头,扯下眼罩,完好的右眼闪过银色鱼鳞的反光,嘴角勾起微笑,用父亲的声音说:“小深,该回家了,钟摆停了,第七个祭品该归位了。”

顾言蹊的手按在他肩上,声音发抖:“刚才在祭坛,我发现第七具骸骨的耻骨联合处有手术痕迹,像是……被人为修改过死亡年龄。或许当年你父亲替换的,不只是祭品,还有……”

他没说完,仓库顶部突然传来混凝土开裂的声音。林深抬头,看见天花板上渗出江水,水滴在地面汇成三尾鱼的形状。当第一滴混着骨灰的水落在青铜铃铛上时,整座建筑开始震动,远处传来沉闷的钟摆声,一声,两声,第三声响起时,所有铃铛同时鸣响,音调组成了婴儿的啼哭。

而在长江水底,潜水员的探照灯照亮了半座青铜祠堂,祠堂正门上方,挂着七枚铃铛,其中第六枚已经破碎,第七枚正在缓缓转动,钟摆的影子投在江底泥沙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林”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耕种姨妈肥沃的土地的小说

世界十大杰出青年

楼梯间的秘密by柏川赵景明

御云悠悠

一母四女共一婿全文免费阅读

德三岁

修真教授在校园小说免费阅读

一也儿

教授女儿的婚恋问题

缘圆円

三个叔叔齐上阵的拼音

岁月炼心